使徒中心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它与众多家庭教会的连结。不拘距离使徒中心是远是近,家庭教会都应该是团契交通、服事及传福音的主要地方。
使徒行传第二章有许多这样的明证,这一点以前未曾有人声明,我觉得却是以弗所使徒中心不可或缺的元素。推喇奴的教室不可能很大,什么样的人会来聚会?可能很多是住在附近的人,他们定时参加聚会,聚会结束就各自回家。
另一种人也许来自远方——无法一天来回的距离。当时多数人可能都是步行,一天8至16公里(5至10英里),一趟都要走到日落天黑,他们却仍然愿意参加。
我常受邀到不同的城市聚会,自然以为多数出席的都是来自当地或附近的城镇;没想到常常发现有一些远方来的人,他们搭几个小时的车就为了参加聚会并从神领受。他们对神的渴慕,我想就是保罗当时的情况。
当然住在以弗所使徒中心附近的人,有可能就在那里受到牧养关怀,虽然我难以想象保罗和团队会花太多时间做「教牧辅导」。那么那些多数不住在以弗所的人呢?他们虽然只能偶尔出席,却显然欣欣向荣。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受距离限制、只能零星参与使徒中心的人可以生生不息?答案是在家里团契。
我们读到经文记载:「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使徒行传二章46节)三千人在信主受洗之后,开始彼此团契相交。他们开放自己的家,聚集分享自己的经历,互相表达他们遇见耶稣,以及被圣灵充满的喜乐。
他们住在神的荣耀中。我们多数都知道,人一旦经历神绝对忍不住要分享,不会噤若寒蝉。没听过耶稣的亲朋好友和邻舍将被吸引,许多人会因而信主。这就是使徒行传一章47节说的:「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我认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以弗所。远近的信徒开始在主里互相交通分享,并且一起赞美、祷告、彼此服事。不难想象未得救的朋友亲人,开始被这种爱与团契吸引,接受服事后也打开心门接受主。
或许这样的聚集逐渐引用更多的架构与规范,可能有些规模扩大的地方,使徒团队会去探访服事,形成更多的人得救,家庭教会与日倶增。尤其是距离以弗所较远的城市,更有可能因此发展成为使徒中心。
我认为家庭教会明显是使徒中心的侧枝,可以说不论距离的远近,都有许多家庭教会环绕使徒中心。
我要先指明我说的家庭教会,可能和一般的观点不尽相同。我不是指被差派出去拓植的先锋教会,也不是指独立教派,或是自给自养的群组。本着这个观点,我们仔细察看家庭教会的功能与特质:
家庭教会的功能与特质
1.家庭教会必须保持与使徒中心连结。使徒行传二章42节说:「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我在使徒行传二章41至47节读到,耶路撒冷的新信徒开始——规律又热情地——在家中或职场聚集。上述经文显示他们「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因此我看到的型态不是在拓植后,就让他们很快自立更生的家庭教会。相反地,他们与使徒的教导言行有很深的连结。
我相信这至关重要,也相信这是为什么许多家庭教会达不到创办人的心愿、不见兴旺的原因。通常这些家庭教会既没有使徒中心的连结,和使徒中心也没有什么关系。
2.家庭教会的宗旨不在于脱离他徒或使徒中心而寻求独立。换句话说,早期家庭教会不是意图成为我们目前所想的
「教会」或「教会设施」。诚然他们有自己的功能和活动,但他们「活力」的源头是使徒中心。这是为什么我们在经文读到:「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参考二章46节)
家庭教会在聚集时彼此交通也得到滋养,但清晰可见他们与使徒中心有永久的连结。主透过使徒中心提供什么给家庭教会?
3.使徒中心是家庭教会教导与启示的主要来源。我们看到他们「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参考二章42节),同时也「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参考二章46节)。似乎十分清楚看到在耶路撒冷(和以弗所),使徒中心是信徒接受教导的主要地方。那些人在使徒中心学习之后,无疑地也开始在家庭教会教导其他的人。但家庭教会的主要功能似乎不在教导,根基教育以及真理启示的教导都从使徒中心而来。彼得说:「你们虽然晓得这些事,并且在你们已有的真道上坚固,我却要将这些事常常提醒你们。」(彼得后书一章12节)他们没有脱离真理的教导,就可以与主继续向前迈进。
我认为这是试图以「分堂」方式开拓的主要缺陷。「母堂」差派一批人出去开拓,却往往成效不彰的原因,是由于这批新分出去的人,领受启示和真理教导的机会被阻断。我相信使徒中心是家庭教会教导的主要源头。
4.参与神迹中心使家庭教会得以成长。我们知道在新约中信徒行神迹比比皆是(不是只有使徒或领袖)。神迹的发生直到第10世纪,在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及很多亚洲地区还屡见不鲜。神迹一定要有开始的地方,我相信使徒中心就是神迹中心,以致寻求及需要帮助的人潮源源不绝;神迹从中心往外扩张,进而遍及家庭教会和职场教会。孤立无援常是一些家庭教会或我们所说的开拓殖堂先锋的主要弱点。然而耶路撒冷及以弗所的家庭教会,因为与使徒中心的连结成长快速;他们在那里看到并领受神迹,于是能相信并得以突破,也开始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神迹。
5.使徒中心为家庭教会提供连结及遮盖。我们知道使徒中心有遮盖的概念,遮盖可以搁阻仇敌直接攻击我们:有遮盖就是有保护,事实上这是使徒的功能之一。我越到各国服事,越看到很多教会及牧者落入巫术及其它邪灵的攻击。我到一个地区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破除在教会、领袖及信徒身上巫术的灵:没有使徒的遮盖让他们受到这种压制,这是为什么我说家庭教会要有使徒性连结的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使徒性连结提升我们,引领我们进入神给我们的命定。使徒行传第十章,哥尼流渴慕神,他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敬拜神,神给他突破。有意思的是神首先让他与使徒彼得连结,是彼得教导他救恩之道,同时圣灵浇灌哥尼流和他全家。使徒性连结提升哥尼流进入他的命定。
偶尔会有一些家庭教会成立是因为崇尚「自由」,或许是因为他们受过掌控的伤害,也有可能是他们不愿意「顺服」任何人。不论原因何在,家庭教会若没有使徒性的连结很难兴盛;不单是因为少了灵里必要的保护,也因为没有衔接上让人提升进入命定的恩膏。家庭教会一定要有使徒性的连结,才能继续牵引你进入神给你的命定。
6.连结提供家庭教会管道,得以进入使徒中心敞开的天门,以致可以兴盛蓬勃。使徒中心的命定是促成区域性的天门敞开,它带着权柄与能力执行这个任务,使得家庭教会能兴旺发达。
记得有一次我教导职场人士,这些生意人都非常渴慕神,也希望他们的事业蒙神祝福,更重要的是他们渴慕能够透过他们的公司扩展神国。
我教导时清楚看到他们当中,有人因为没有敞开的天门而苦苦挣扎,他们好像单枪匹马在为他们的事业做属灵争战。隔天是主日,聚会时我们生气勃勃、积极热烈地争战赞美,因为集体敬拜赞美的大能,带来极大的突破。可见小型家庭教会可以从使徒中心领受的何其多!因着使徒性的连结,他们可以有敞开的天门,又因这敞开的天门,他们就可以蓬勃成长。
7.家庭教会需要有使徒中心的大型聚集,也需要一般定期的聚会,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看到教会在两种领域运作,一个是大型的集体聚集,另一个是小型聚会。两者都需要,无从比较好坏,无关乎选择,都各有不同的功能。
耶稣本身运用类似的法则,不管祂走到哪里都有群众聚集;然而祂的事工多数发生在比较小的场合,祂常常只对十二门徒解说(或是十二门徒及少数一些委身的人)。
使徒行传中的家庭教会或家庭聚会承袭这种模式,如果只有大型的集体聚会,一些重要的服事概念不可能形成。主带领人们在家里聚集、交通,自然而然进入敬拜,并且服事,问题迎刃而解。信徒从使徒领受的教导,立即可以初显身手实际操作。
倘若使徒先知和教师多数是在使徒中心运作(根据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8节所言:「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那么或许家庭教会应该是多数传福音及牧养工作发生的场所。使徒行传二章46至47节告诉我们:「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信徒聚集交通、谈论他们学到的功课时,刚信主(或未信者)的人藉此一起经历。这种共同的体认促成许多人经由家庭教会得救,如上述经文的记载。
8.家庭教会是基督「肢体彼此服事的地方」。保罗对圣灵恩赐及其功能的描述,似乎比较合乎小组聚会的情况。在哥林多前书十四章26节我们读到:「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或有启示,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
如保罗所言,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些分享,而且可能分享无数次,这在大型聚会就行不通了。家庭教会成员可以是五到四十人不等,很多人都有机会分享圣灵给他们的感动——不论神是透过经文、预言或知识的言语,每个人都有许多机会去服事需要的人。他们边做边学,经过使徒中心培训的人,在家庭教会学以致用,并有其他的人从旁协助,所以每个人都成长神速。
9.家庭教会让人学习如何在圣灵的流里运作及服事。我认为使徒行传第二及第十九章教会迅速扩展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家庭教会的自然兴起,以及家庭教会中的服事(和他们带出来的事工)。如早先提过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幸参加推喇奴学堂的聚会,但参加的人回家就立即运用所学的。我可以想象当家庭教会的领袖祷告或预言时,有这批刚从推喇奴受训回来的人帮助他们。因着家庭教会的温暖及被接纳的感觉,新来的人最终也学会分享他们从圣灵来的领受,形成大能的活力。现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参与服事,人人耳闻目睹,全体共襄盛举,这是何等轻省又自然的成长方式!我不是说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启动及培训(启动及培训是在使徒中心执行),我想说的是,小组的气氛让新的信徒容易立即融入,也可以帮助服事。
10.家庭教会是与其他信徒团契相交的地方。「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分。」(哥林多前书一章9节)作为信徒,我们被召彼此团契。我们扎根于主彼此相交,也一起成长。
大型聚会有其优势,但不是可以提供为个人团契的场所。我很庆幸自2011至2014年,每年都参加香港的中国回家聚集,那是令人难以罝信的聚会。神的同在极为强烈,真的有「回家」的感觉,但那绝不是着重在团契交通的聚集。
信徒想要也需要透过彼此与主相交。几年前我听叶光明(Derek Prince)说过,信徒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将极深的渴慕摆在他们心中。
团契交通为何这么重要?下列是几个原因:
·这是认识主的最佳途径。十二使徒花很多时间跟随耶稣,深知道祂。无法与群众谈的,耶稣会与十二使徒交通,也和他们分享秘密。我们看使徒行传十三章1至3节很有意思,五位领袖在服事时神对他们说话,给他们新的策略。当我们一起团契会释放出启示的动能。
·从爱祂的百姓学习爱主。我们无法真正爱人,除非先从认识他们开始。「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祂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神爱我们的心,我们也知道也信。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参考约翰一书四章12〜16节)这是我们在小组团契中经历的,当我们学习彼此相爱,就会更深爱神。
·无法在大型聚会公开的个人问题,可以在团契交通中接受服事与帮助。
·彼此团契交通带来极大的喜乐与满足。我们被造是要爱神爱人(也需要被爱),这些都在小组中经历。人们非常渴慕爱,爱可以改变人的生命——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爱会让刚硬的人打开心门,邀请耶稣进到他们的生命中。
11.家庭教会是培育信徒的好地方。在小团体里面人们可以自由地分享、提问题、分享他们的得胜、解决他们的困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破,境遇相似的人会立即得到振奋鼓舞。其实我认为若有朋友被吸引成为信徒时,家庭教会将成长得更快。是谁在照顾这些新的信徒?当然是家庭教会的老成员,他们在使徒中心接受到的装备,可以帮助新进成员。新进的成员,不是只有领袖或接受救恩的「第一代」信徒,也定期到使徒中心接受培训。我相信每个人与使徒中心的连结都很平等,然而大多数牧养、抚育的工作是自然而然发生在家庭教会。
12.家庭教会是敬拜的地方。使徒中心当然也敬拜,集体敬拜与打开区域性天门息息相关。然而敬拜也是家庭教会的首要目的之一,小团体的敬拜层面不同,会是与圣灵比较亲密及更深的交通,圣灵可能会启示一些在大型聚集不易遇见的事情。再来想想使徒行传十三章1至3节,当这五位领袖服事神时,神指示他们要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出去做神召他们所做的工。另一个例子是耶稣登山变像,只有彼得、雅各、约翰——三个祂最亲近的门徒——目睹这个神迹。
13.家庭教会促进「差派。」不同于保罗与巴拿巴,我指的是每一位信徒都被呼召也被差派。伴随使徒运动最主要的一个转变,就是明白大使命是给每一位信徒的呼召。我们已经被召、被赋与能力,并被差派去影响我们所处的环境:家庭、学校、职场或社区。
在家庭教会里一起敬拜、团契交通及服事,会增强这样的信念,尤其是当上述领域的朋友或熟人受到服事时。
14.家庭教会以传福音最主要的场所。五旬节那天有三千
人得救(参考使徒行传二章41节),从那刻起教会日增月益,每次有主要的神迹发生,就有新的信徒涌进来——医治瘸腿的乞丐后,有五千个男丁信主(参考使徒行传四章4节)。这些着实奇妙可畏,家庭教会也在稳定地成长。我们在使徒行传二章47节看到:「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使徒行传六章7节也提到:「神的道典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
福音要透过每一位信徒传开一向是——如今仍是——神的心意。使徒行传八章1节说,因遭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门徒都分散到各处。几节经文之后我们读到:「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参考八章4节)从这里不难看出福音工作有增无减的原因,门徒不论走到哪里,都延续他们家庭教会的生活型态,一起聚集相交敬拜。这些生机高昂的基督徒自动自发、开心喜乐地聚集,一起敬拜主,彼此团契交接,服事也顺其自然地展开。神的爱与能力大大震撼现场的非信徒,这些非信徒都是基督徒邀请的朋友、家人或邻居,要他们打开心门邀请主进入生命中就很快了。
以弗所书四章11至12节提到:「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使陡中心在打开区域性天门扮演至关重大的角色,这激发信徒开始建立家庭教会。我没有要武断区分五重职事的企圆,但我相信使徒、先知与教师是在使徒中心运作的主要职事。我认为这是为什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8节这么说:「神在教会所设立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师,其次是行异能的,再次是得恩赐医病的,帮助人的,治理事的,说方言的。」
如果这是属实,那么牧师和传福音的呢?他们的氛围是否多在家庭教会及小型的聚会?因为大多数牧养与培育的工作是在家庭教会达成的,许多领袖因而开始被兴起,有的后来才成为牧师。家庭教会所有成员都参与分享与服事,最后有些人成了我们通称的牧师。
传福音的也一样,所有信徒都参与福音事工,后来一些有恩赐的人崛起,带领其他人建立别的家庭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