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新书

第二十二章 贺圣朝(读者同人)

〖七月的大纲:〗

〖还有一篇是班超的,因为世界线变动,匈奴被耿弇扬了,一分为十五,西域被他的侄儿耿恭开了,耿恭就任魏朝第一任西域都护。一时间中原再无外敌。〗

〖受兄长班固荫蔽入朝做笔吏的班超,虽然也喊出了“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这句话,但他去的却是东方倭岛。毕竟魏以银为币,中原银矿不足,就只能在东边岛屿上打主意,班超带三十六人渡海而东,整合岛上邪马台等国,替第五伦建立了“安东都护府”,还得了“征夷将军”的名号。〗

〖等到又过了二十多年,班超已经鬓发花白,他的儿子班勇从安东都护启程,准备继续探索未知的海洋时,班超送儿子上船,对他说了当初自己东行时,第五皇帝赠予的那句话:“世界是你们的。”〗

〖故事里,第五伦一共活了84岁,在位六十年,前三十年是“武德”,刘秀去世后,再无对手的第五伦改年号为“启蒙”,是为后三十年。〗

※※※

武德三十年(公元54年),冬至,长安。

寅时四刻,大魏西京的长街上风也喧嚣,人也寂寥。

未几,一百六十坊门口的灯火相继亮起,紧接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长街上,人群中夹杂着各色基层官吏与宫人内侍模样的行者,他们将前往城外新建的云台准备今日祭典。

杂乱的脚步声间,依稀能够听见有消息灵通的小吏在轻声交谈。

“听说了吗,陛下要在改元之际册封本朝二十八功臣,第二名竟然不是……”

出言者尚未说完,便被骑马巡视至此的期门仆射发现并厉声制止。

“噤声走路!休得妄议国事。”

这名被陛下亲点为期门仆射的郎官正是从南方出使回来的班固,按说此行的功劳已经足以让他外放任职,只是最近朝廷吏部的栓选与考核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所有升迁转调事宜似乎都在等着冬至日的这场论功之后再做评议。

天很快蒙蒙亮了,今日多云。

※※※

长安近郊,文武百官与各地赶来的州郡要员在司礼中郎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地登上南山,今日冬至祭天大典所用的云台便位于山顶。

原本陡峭的山包被药石炸开,工匠用水泥抹平道路,由钢筋架构混凝土修建的云台格外结实,也格外高耸。

这座云台整体呈青灰色,分为三级大平台,官员们按照品级与爵位高低各归其位,早有郎官在此维护秩序,内侍往来穿梭,为起个大早的官员们奉上茶点。

身处晨雾间,站在本就建于山顶的云台上左右眺望,只觉一览众山小,左右一片白茫,还在爬山的人抬头看去,仿佛真若云间景色一般。

朝食之后,皇帝及皇后、众嫔妃与皇子公主到了。

第五伦拒绝了乘轿过步辇的仪制,他踩在宽大的台阶上,一步步向上稳健攀登,自有两列宦者捧着将要用到的印、玺、樽等礼器紧随其后。

所过之处,左右立侍在侧的郎官和平台上分列两翼的文武大臣们或持戟颔首、或伏身下拜,不敢直视君仪。

正当盛年的第五伦很快行至云台制高点,那是位于最上层平台之上单独搭建的礼台,放着大魏开国皇帝的专属宝座。

他没有坐下,而是站着感受四面八方吹过来的清风,小冰河时期长安冬至时节的天气已经称得上寒冷,尽管脚下的地砖因烧煤供暖而热气腾腾,身上也裹着宽大厚重的皮氅,但第五伦却莫名打了个寒颤。

不晓得是否走神,他没有开口,下方那些身居高位,在帝国各处机要、各地州郡能一言决生死的臣子们依然保持着敬畏跪伏的姿态。

“平身。”

望着下方乌压压一片窜动的人影,望着周围皇后、宠妃、子女们的眼神,建制称尊已经三十年的第五伦脑子里突然冒起四个字——

孤家寡人。

虽然天气不佳,但祭典仍要举行,按照仪式流程,现在的第五伦应祭告昊天,念御用文人们早已准备好的祷文,向普天之下宣告自己完成大一统的壮举,为接下来的征途升华一下主旨。

但他却临时决定不念稿子了。

“予生于汉末,却灭五汉,做过新臣,却诛王莽。后世史家肯定少不了口诛笔伐。”

这种话无人敢应,台下百官眼观鼻、鼻观心,第五伦笑着,说出只有自己明白的话:“后人看得见予之举,予亦看得见后人。有些事,后人会做,予也能做!”

他指着远处长安的方向,此刻云雾笼罩,连城池的轮廓都看不清晰,可第五伦却目光如炬,穿透层层阻隔,看见了那座屹立于数千年文明之巅的城市。

“你们看山下的长安城,多好的地方啊!回想三十多年前,予初入长安,拜扬子为师,常于此地行而悟道。王莽乱政,绿林肆虐,百姓沸腾,嗷嗷蒸煮,朕不忍名都毁于一旦,更不忍苍生涂炭,乃于辕门举兵。三十年,天下板荡,四方难安,万民流离,十室九空,而今日,予与万民终于见到太平!”

“三十年来,予平胡虏!收铜马!安中原!征成家!取江东!复交南故土!重开西域都护!信赖文武用命,万民奋力,方有今日国家盛景,黎庶康宁!天下九州,无不兴复!”

“华夏故土之内,四海八荒之外,多少英雄豪杰,可还有谁尚未归服?可还有哪个邦国胆敢挑衅天朝之威?”

“如此,大魏可称天下无敌呼?!”

其声朗朗如雷,他的身影被重重云雾笼罩,可声音却借助修筑时的特殊机关设计,能够清楚的传递到每一位与会者耳中,闻者无不思绪万千,兼有心潮澎湃,齐声为第五伦祝寿酒。

“陛下万年无极!大魏千秋万岁!”

却也不乏有人心中暗想——

大丈夫,当如是。

第五伦猝而笑了,他拿起装满酒的金樽,里头水波荡漾,清冽见底。

“可这世上,哪有谁永攥天命?哪有国永享盛世!”

一言如钟,第五伦不顾台下神色各异的文武臣僚,他哈哈大笑道:“自予少小离家,有志安定天下,多少年了!予早过了天命之年,不复韶华。”

“可予今日才明白,这万里锦绣江山,本就不是一家一氏能霸占之物。”

此言既出,群臣尽怖,不敢出息以应,太子伍明瞳孔一震,眼神险些下意识看向身侧。

“这江山、这天下、这世界,是万民的!予代天牧民罢了,天下?哈哈!与予何加焉?”

笑完,第五伦收敛洒脱,正色道:“所以,你们贺圣朝,予当受,但这杯酒,予不当饮!今日之祭,也非祭天也!”

“太牢九鼎,当祭马王!”

“祭万君游!”

“祭岑镇南!”

“祭景丹!”

“祭任少保!”

“祭朕的老师,扬子、桓公!”

“祭太上太皇!”

“祭三十年来,所有为万民奔走,安邦定乱的英雄豪杰!”

说着,第五伦向前一小步,举樽朝南方微微示意:“也祭刘文叔!”

“祭朕起兵吊民伐罪以来,所有奋勇争先,为天下而战的英烈!”

早已准备好的功勋、臣属们此刻在三公九卿的带领下高高举杯,为圣朝贺:“陛下万年无极!天命永存!”

谁料第五伦哈哈大笑:“天命不在予!天命在万民!”

第五伦没有理会臣子们的反应,他郎声道:“尔等要记住,万民水也,君王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想大魏千秋万代,必以万民事为重,必以万民事为先,必以万民事为公,此三则,垂之不朽!”

随后,第五伦竟将金樽投掷于地,双臂高振,口中大呼:“武德既全,改元启蒙,启天下智,开万民蒙!”

言罢,第五伦抬手一引,黄门侍郎班超小步疾走近前,将早已拟好的二十八功臣录奉上。

大魏云台二十八将座次如下:

【云台之首,配享太庙,故苍海忠武王,前大司马,太师(追赠),骠骑大将军马援;】

【云台右祭,配享太庙,故韩毅公(追封),太尉(追赠),卫大将军万脩;(万脩生前曾先后任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因病重不能掌兵,一直居长安静养。武德二十年病逝后被追封韩国公但不承袭,谥曰“毅”,其子万普获封韩侯。万脩临终前,第五伦亲往探望,忆初识旧事,感其劳苦功高,特加大将军衔,称卫大将军,后不复置)】

【云台左祭,晋国公,少傅,车骑大将军耿弇;(启蒙二十八年,耿弇于任上去世,谥曰“武”)】

【云台第四,故赵文正侯,太傅(追赠),前左丞相耿纯;】

【云台第五,故楚襄公,太子太傅,前镇南大将军岑彭;】

【云台第六,故梁文贞侯,太子太师,前御史大夫景丹;】

【云台第七,虎侯,卫尉,建威大将军第七彪;(启蒙五年,第七彪去世,追封郑国公,谥曰“忠”,入太庙陪祭太上太皇魏威帝)】

【云台第八,凉侯,宗正,镇西大将军第八矫;(启蒙二年,第八矫接替左丞相之职,进凉国公。启蒙五年,因病去职,加大司空,十年后去世,谥曰“文忠”)】

【云台第九,蜀侯,大司徒,左丞相耿况;(启蒙二年告老,三年后去世,谥曰“文成”)】

【云台第十,周侯,太子太保,右丞相窦融;(武德二十八年,窦融从观津侯进封周侯,食邑八千户,加太子太保。启蒙十年,窦融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封周国公,谥“戴”,其子窦穆袭爵周侯)】

【云台十一,故许庄侯,少保(追封),前大司农任光;】

【云台十二,燕侯,太子少傅,镇北大将军吴汉;(启蒙三年,吴汉因参与灭匈奴、复西域等功,进燕国公)】

【云台十三,言侯,太子少师,大鸿胪冯衍;(启蒙元年,冯衍于西行途中乘车翻下山崖,山底车马留存,但人却失去踪迹,绣衣卫遍寻无果,遂罢张鱼职)】

【云台十四,东海侯,伏波大将军张宗;(启蒙七年,张宗死于任上,追赠太子少保,谥“武靖”)】

【云台十五,平原侯,廷尉,黄长;(启蒙十年,拜黄长为右丞相,加司空,总领朝臣)】

【云台十六,故齐宪侯,前青兖总督,前镇东大将军李忠;】

【云台十七,宋侯,司州牧,后将军耿舒;(启蒙二年,耿纯因女儿耿姬(太子妃)诞下嫡长孙(魏平帝伍昂)而升骠骑将军,启蒙五年改任卫尉。太平兴国元年,追封耿舒为宋国公,谥曰“懿”)】

【云台十八,威远侯,荆州牧,横野大将军郑统;(启蒙三年,郑统因旧疾复发不治身亡,追赠太子少傅,谥曰“勇”)】

【云台十九,故灵寿文敬侯,大司空(追赠),前冀州刺史,前安北将军邳彤;】

【云台二十,故细阳文献侯,前并州牧,前平北将军郭伋;】

【云台二十一,内黄侯,冀州牧,安北将军冯勤;(启蒙五年,冯勤调回中枢,后加司徒,被拜为左丞相,接替第八矫)】

【云台二十二,威众伯,绣衣将军张鱼;(启蒙初,张鱼因冯衍失踪案遭受诬告失势,启蒙六年,董宣横死,太祖重新启用张鱼,加绣衣大将军衔,清洗乱党。启蒙九年,封渤海侯。启蒙十五年去世,谥曰“刚”)】

【云台二十三,故易恭侯,前幽州刺史,前安北将军寇恂;】

【云台二十四,归义侯,安西将军牛邯;(第八矫卸任凉州牧转宗正后加镇西大将军为荣职,凉州军区实际负责人系安西将军牛邯,于启蒙三年死于任上,谥曰“穆”)】

【云台二十五,故巧工能侯,前少府,前匠作大将军杜诗;】

【云台二十六,故武强肃侯,前幽州牧,前将军王梁;】

【云台二十七,廉侯,御史中丞董宣;(武德年间,董宣曾任魏成尹,位同京兆尹,宣治邺城期间,查抄国舅府,人谓“强项尹”,后履任东都留守、直隶郡守,以明法度、绝贪腐著称。启蒙元年,加董宣为御史大夫,总管监察事,至启蒙四年,宣索各色官员下狱者总计三百七十一,论死者十之七八,牵连、贬职者千余人,时人谈宣色变,酷烈尤甚绣衣张鱼)】

【云台二十八,明礼伯,尚书令朱弟。(启蒙年间,朱弟主持尚书台三十年不出差错,得封知节侯。太宗即位后,拜朱弟为右丞相,总领朝臣。太平兴国二十一年,太宗病笃,召四重臣托孤,朱弟为首,改封陈国公。青龙三年,九十九岁的朱弟寿终正寝,谥曰“敏”,是云台当中最长寿也是最后去世的)】

原本第二十八位人选当中最被看好的是云阿(阿云),毕竟他以一阶氐人俘虏之资得以封侯,上司马援视其为西路军中坚,令其独领一军,陛下亲拜平骆将军,恩赐尚冠里府邸,门楣光耀,可谓魏国梦的最佳榜样,对于华夷融合也有着莫大的示范作用,然而魏初五大奇案之“刺云案”当中那刺客临死前的间谍卧底之言却让人十分犯难。

对此,第五伦本人其实是太不相信的,一个卧底刺客在自己的大魏做到云台二十八将?简直是荒谬绝伦,闻所未闻。

可惜绣衣卫奔走数年仍未查出确切结果,只得疑罪从有,将其换为朱弟。

名单念完,有人激动,也有人微微落寞,还有人偷偷观察着别人的反应。

传言近来在宫中颇为受宠的阴贵妃仍然端庄大方,只是不经意间看了一眼正在太子身后立侍的弟弟,她心底里自然也希望阴兴能够出现在这个名单里,哪怕是添居末尾,但表面上却没有流露出任何的失色。

阴兴本人倒是没有抱啥期待,他与窦固都被视为太子伍明的班底,自然与陛下的云台二十八无缘。等今日礼毕之后,他便将亲赴平州战区作前期准备,为伍明亲征三韩保驾护航。

繁琐的仪式还在进行,第五伦端坐上首,困意卷来,他忍不住在眨眼时闭眼的时间稍长了些,恍惚间看见一道熟悉的红光指向三公九卿中的一人,定睛细看时却又消失不见,再看群臣与先前无二,仅冯衍因年老体衰,在山顶受风寒后忍不住轻轻咳嗽了两声。

第五伦微微蹙眉,他隐约记得这道红光与前世穿越前的最后一幕极似。

大鸿胪的咳嗽声让武官之首的耿弇回过神来,今日册封功臣的场景他已梦见过许多次,可真到了这一天却又忍不住走神,想起曾经并肩作战过的战友大都故去,云台同僚也有十二位已不在人世,饶是见惯了厮杀,耿弇也难免有些动容。

或许有些人认为论功勋万君游逊色他许多,只因是陛下元从才位居第二,但耿弇却并不认为自己吃了多大亏。

他是尚存于世的云台众将之首,今日册封云台二十八功臣,各加赏赐不必赘述,其中耿氏一族独占四人,可谓冠绝古今。

若算上年轻一辈中初显端倪的征西将军耿恭和镇北将军耿忠,耿氏已然三代六将,且都是重号,这分量连世家第一的马氏也难以比拟。要知道在马援离世之后,马氏子弟大都转为文职,于军中履任者甚少,耿氏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将门世家。

经过父亲耿况敲打后的耿弇比年轻时成熟许多,他坦然面对着自己当世第一的地位。

耿弇的一生或许算不上旷古烁今,但至少也是青史留名。

自他以前,武人的毕生追求便是封狼居胥,而自他以后,狼居胥无了。

事情要从武德二十六年将起。

二十六年秋,南方未定而北方事起,匈奴分裂成五部之后互相厮杀,波及周围的胡人部落,败兵无处就食,纷纷越过黄河袭扰边地。

西北军区统帅,镇北大将军吴汉再度上疏请复朔方、五原等郡,奏折中极力展示河套地区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这次北方已休养生息多年,正是兵强马壮之时,第五伦遂遣车骑大将军耿弇领幽、冀二州兵马出塞迂回,镇北大将军吴汉领并、凉二州兵马主动出击,两路齐攻,直取孱弱的五部匈奴。

魏军有了火炮利器加持,战斗的过程自不必细述,先是主帅耿弇亲率幽州骑军中九千轻甲骑兵与九百精锐重甲骑士以极其微弱的战损连破东、北、中三部匈奴的主力军。

再是左将军任隗领冀州步兵以新式蒸汽武钢车搭配火炮洗地,将匈奴苦心经营的各处据点逐一扫灭,尔后吴汉率并凉兵马扫清叩边胡骑,又在南匈奴的协助下大破西部匈奴王庭,斩其单于及大小贵人上百,回来的路上顺道灭了西部匈奴的仆从国小月氏,自此五部匈奴除南匈奴在战前就主动臣服归顺外,其余四部皆亡。

耿弇按照第五伦的构想,于狼居胥山建城设立魏军长期据点,召集俘虏中的各部头人,将匈奴的领地按照不同部落的习性与文化分为十五部,如坚昆、丁零、巴尔虎等。仅准许南匈奴保留匈奴之号,其领地也被置划郡县管辖,南匈奴单于只领食邑和单于庭附近百里之地,位同魏国封君。

后狼居胥山据点扩建为北平城,成为安北都护府驻地,十五部俱归其统辖,此为后话了。

匈奴既灭,其原先的仆从国自然需要向新的主人表达诚意,除东胡请求内附为藩属外,西边也有大批的贡奉车队与随行商贾堆积在玉门关附近,渴求得到进入河西走廊的机会。

尽管因为担心技术西流的缘故而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已有多年,但堵不如疏,在朝臣商榷良久之后,第五伦听从冯衍的谏言,遣使出玉门探查西域情况。

可令人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月氏王子勾结匈奴残部,杀害使者团意图嫁祸龟兹,引发事端好从中取利,密谋暴露后,屯驻哈密的时任平胡将军耿恭率轻骑直入月氏城,杀月氏王子,夺回节杖,一手持节一手持人头,召附近各部落议事,重立月氏王少子为储君,随后不过月余时间,耿恭文武兼施,尽收西域大小三十六国。

消息传回长安,第五伦下诏重开西域都护府,并任命耿恭为首任西域大都护,加征西将军,自此耿氏三代六将,不亚于马。

※※※

回忆完往事,刚刚参加完冬至祭典的耿弇写信给耿恭,在家书中写下了他对于未来帝国军事战略的思考。

【自北地、西域、交南相继安定以来,中原已成王道乐土,独东方尚有化外之民。陛下采纳吾言,拟建平州,遮蔽黄海东洋,已令窦安南归京,即将赴任平州刺史兼领征东大将军,着阴兴出转左中郎将副之,另有度辽将军李武、楼船校尉南鹏等宿将辅之,沃沮、扶余、三韩等地应能于年内克之。吾所患者,唯劳师袭远,海峡阻隔,难取东瀛地以竟全功……汝在西域,当时刻思念中国,三省汝身,警守远疆,勿废时光,以报陛下之恩德。】

※※※

【武德三十年冬至,太祖会群臣于南山云台,忆三十年事有感,畅所欲言,君臣尽兴,册二十八功勋入云台阁,百官升爵加封、恩赏擢耀者众。后祭告昊天,以海内宇一、武德既全,乃改元启蒙。启蒙元年,太祖幸北京(邺城),命太宗督师幽燕,又以征东大将军固领三万步骑东出辽东关,水陆并进。四月初,固克扶余城,除其国,分设郡县治之;五月初五,王师过訾水(现鸭绿江),自沃沮王下献地以降,改封顺命侯,朝鲜初平;七月末,度辽将军武取水原县,逾二十日,定三韩地,乃呈报北京,太祖下诏划扶余郡归幽州,分辽东郡、辽东属国,并乐浪郡、带方郡、玄莬郡与苍海国建平州,立固为牧,升武为平东将军,升鹏为横海将军,募韩地水手于真番县编练黄海水师。后太祖遣天使领三十六人东渡扶桑,入邪马台城……】

——摘自《太祖实录》第五卷第五节(无删减)·〔魏〕·王隆·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