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沟通的方法

后记

后记

哈,既然你都耐心地读到这里了,我想请你帮个忙: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有用,就请你把它推荐给你身边的人,好吗?

按照书中“求助”一节的方法,为了感谢你的帮助,我为你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在得到App的搜索栏搜索“高效学习”,就可以领取我主讲的一门课程《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这门课程已经有一百多万人在学习了,希望对你有用。

咱们再说点心里话。

我十分喜欢一个象征,那就是灯。认真与人沟通,就是在传灯。在我的想象中,人生最好的样子,是一口真气不散,修己、传灯、度人。

书里传递的这些沟通方法,不是我一个人的经验,而是我在自己过往的成长道路上遇到的那些贵人们无私教导我、帮助我而慢慢积累起来的。这些方法曾经塑造了我,我希望如今它们也能够成就你。沟通的方法,是他们手中曾经照亮我的那盏灯,今天通过我,变成《沟通的方法》这本书,传到你手中。

答应我,只要有机会,就把这盏灯传下去。

在这本书的最后,我想特别感谢“得到沟通训练营”最初的3万多名同学,他们每一个人都全情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并且无私贡献了自己的想法、故事和经验。这些同学的改变和他们不定期给我发来的喜报,深深鼓舞了我。他们是这本书的共创者。

感谢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李松蔚老师,在这套沟通的方法研究过程中,他们两位给我提供了来自心理学和复杂科学的视角,帮助我用更深层的逻辑来思考这个课题。

感谢教育家李希贵校长和教育学者沈祖芸老师,他们一直非常关心这个项目的进展,为我提供了大量来自教育界的案例和经验,让这本书更加有血有肉。

感谢和我一起推动这个项目的同事们,鹿宇明、李倩、贾行家、罗砚、李宁、冯启娜、史婉霜、徐溟旭、朱君宜、董耘、于婷婷、马想、王玲玲、白丽丽、翁慕涵、龙立恒、杨宁、李岩、阳子、刘帆、甄宬。特别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杨雯琳同学,她不仅是这个项目的主要教研成员,而且是这本书中很多案例里负面角色“小杨”的原型,为了写作效果,她无私地背起了这口“巨锅”。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的赵俐老师,教会我在镜头前怎样讲课。没有她的悉心指导,我无法在短时间内面对那么多人,讲那么多遍沟通的方法,也就谈不上这本书的写作。

感谢著名摄影家王太平老师,他为我拍摄的这张封面照片,让我人生中第一次对自己有了“迷之自信”,我单方面宣布这就是我唯一的标准照。

感谢我的两位创业伙伴罗胖和快刀青衣。我们是合伙人,我们也是人生的战友。

最后的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赐予我旺盛的精力和体能,让我在面对所有挑战时都充满斗志。感谢我的先生张新阳多年如一日包容我的“简单粗暴”,只有在他面前,我可以不必非得是一名沟通高手。更要谢谢亲爱的张乐意和张本意小同学,你们的名字就是一名沟通者最好的样子:做自己乐意的事儿,遵循自己的本来意愿。

你我之间也是一场无限游戏,所以,我不会说跟你说再见,而是要说:书读完了,咱们一起抓抓落实吧?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