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讲章讲道 > 唐崇荣讲章

以弗所书查经文字稿(27)――唐崇荣牧师 弗4:1-3(作者:唐崇荣)

作者:唐崇荣  来源:网络

以弗所书查经文字稿(27)——唐崇荣牧师
弗4:1-3

  在以弗所书第一章里面,我们看见了上帝永远拯救的旨意,以及�要借着被拣选的人成立教会,然后用�的灵在教会中间运行,使我们有指望,使我们经历�的能力,使我们更知道�的恩典有多大丰盛,那我们就可以在基督的里面,享受天上的生活。在第二章的时候给我们看见,我们从前,在还没有信主以前,我们死在罪中的人,我们因基督的缘故我们从罪中活过来了,那么我们没有得救以前,我们是可怒之子,我们是悖逆之子,我们行事为人一点不是照着上帝的旨意,乃照着我们情欲的败坏,照着我们心中的自私,照着那运行在我们里面的邪灵,来做讨自己喜悦而讨上帝怒气的生活。但是感谢上帝,在基督里面,�不但拯救我们,又使我们从死里与�一同活过来,一同坐在天上,使我们在地如天,正像我们的主教导我们的主祷文说的:愿�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在地上的人怎么有一部份可以遵行天上的旨意呢?因为这一部份的人现在坐在天上。不是等以后,不是等耶稣基督再来,不是我们进入天堂以后我们才坐在天上,所以以弗所书那一节原文是we are now sitting on heaven�我们现在坐在天上�,感谢上帝。那么那些不信的人,他们活在世上、没有上帝、没有指望。感谢上帝,这个就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不同本质的地方。到第三章的时候,保罗就给我们看见他所知道的奥秘,也就是在基督里面真道的奥秘,所以他说你们读了我所写给你们的书信就知道我深知基督的奥秘。这样我们可以在基督里督信不疑的来到上帝的面前,后面一段告诉我们,我们要求主使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的长、阔、高、深。而且又知道这个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这样我们最后一次跟大家谈到关于基督教知识论的时候,要我们深知我们所信的是谁,而且我们的知配合我们的信,我们就不能随便被动摇。今天我们基督徒跟别的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对我们的信仰有知道这个权柄,我们对自己的信,有知的责任,这从奥古斯丁一直传到现在,又成为基督教信仰的特质,我因信所以我要知。这样正统的基督教跟极端灵恩派就完全不一样,极端灵恩派不是把信仰建立在启示的上面,他们把信仰建立在自信心的上面。所以你如果问他说:你为什么信上帝会医治你呢?他说:上帝既然是全能的,�一定会医治我。那么他为什么要相信上帝是全能的呢?因为他盼望他的病得医治,所以他宁可相信上帝是全能的,因为如果他相信一个不全能的上帝,那么这个上帝就不能医治他,这种信仰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这种信仰,不是建立在神的启示上,是建立在一种一厢情愿的一种逻辑的里面,然后他们宁可坚信他们没有圣经根基的信仰,这样他们以为他们就可以得到上帝的医治。何况他们从圣经找到了几节很配合他们心里的逻辑。只要你求,我一定给你,无论你求什么,父一定赐给你。那么当传道人讲这几节圣经的时候,就大有听众支持这样的信息了。但是他要更明白这个信息的背后是神的主权吗?不。所以圣经说那些大麻疯到主耶稣面前来的时候,他不是说:我相信你现在一定医治我,现在来医治我!不是的。他们说:主啊,如果你肯,求你使我洁净吧。这些到主耶稣面前来的人,他们是以祷告的谦虚到上帝的面前,是以预备顺服神的主权来求告主。主一定是全能的,但是全能的主肯不肯医治我呢?如果你肯,求你使我洁净吧。如果你肯;这是神的主权问题,不是神的全能雨问题。我们的主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他成为人类的总代表,他成为第二个亚当,表现了神面前人应当怎样顺从,怎样祷告。所以耶稣基督说:父啊,若是你肯,求�叫这个杯离开我,但不是照我的意思,乃是什么?照�的意思。而且圣子到世界上道成肉身作人的时候,他还是照样用尊重神的主权的态度来祷告。所以这样的知识,不是一厢情愿的信仰,不是心理学的这个自信心,更不是自私的时候产生出来的理性,乃是建立在神的启示上面,是照着神自己讲的话语,在其中建立信仰,因为信道是从听道来的。那么当你听了道产生信心以后,你就应当有一个愿意明白这种信心是什么意思。这样要知道你所信的,这就是奥古斯丁所说的:我以信求知,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以信求知�,I have believe in you Lord�主啊,我对�有相信�,now I want to know what is the content of my faith�现在我要知道我信心的内容�,I have received your word Lord�主啊,我已经接受你的话语�,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deep meaning and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your revelation�我希望真正知道�启示当中的真正的意思和奥秘�。所以对上帝真理的认知,不但成为圣徒的责任,也成为圣徒的权柄,更成为正统基督教的特征。
  上两个礼拜我对你们说:有很多宗教的信徒他们越不明白,他们越深信。但是我们基督徒不是如此,我们越信,我们就应当越明白,我们明白更深以后,我们就更信,更信以后我们求更多的明白。今天我们在恩典中间长进的时候,我们在知识上也长进,只有在恩典上长进,知识不长进的人是没有办法为主作清楚的见证的,相反的,只有在知识上长进,在恩典上不长进的人,很容易变成法利赛人。很多人读神学就是用快马加鞭,多多知道基督教,以为这样就是他的灵性了,没有这个事。快马加鞭,几年修了很多、也知了很多,但那个不是他的灵性,也不是他的行为已经达到的境界,不过很多的知识冲进他的头脑,他就以为他就可以教导别人,这个是从书拿过来,带到课室的黑板上面,但他们真正明白这些真理吗?这不一定。所以当你知识加添的时候,可能你的灵性没有加添,当你知识加添的时候,很可能你的爱心正在减少,当你知识加添的时候,很可能你的谦卑没有加添,当你知识加添的时候,可能加添的就是你的骄傲,所以圣经告诉我们,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才能造就人。求主怜悯我们,我们明白整个神启示中间的奥秘,很平衡的建立我们的知识论。保罗说:若有人以为他知道什么,按照他所该知道的,他还是不知道。这是圣经里面知识论最可怕的一个禁戒,使我们每一个基督徒要谨慎自己,不要以为我们有了知识我们就可以高傲、就可以自大。我刚才说正统的基督教是以信求知,那么灵恩派要什么呢?他是以信求恩、以信求能、以信求医治,结果他们要的以他们的厉害关系最基本的那些关联,而不是建立在自己对神的真理、对神的生命的了解。
  接下去第四章开始的时候,保罗就提到生活的问题,保罗就提到行为问题。所以以弗所书的次序是很特别的,它从从渺茫的、最源有的、万有之先、万古之前、在永恒里面、创世以前、神的拣选讲起。我相信哪一个牧师第一篇道讲这些一定执事把他赶走,因为教会喜欢听的是什么?家庭、夫妻、怎样教儿女、怎样理财、怎么赚钱、我们要怎样与人相处,这些是很好的东西,而这种书很容易卖的,但这些不是真理的总基础,这个真理的总基础乃是上帝在永恒中间所定的旨意。那是不是有一些传道人专讲这些渺茫的事呢?他们就不会讲生活的事情呢?保罗不是如此,保罗从第一章的万古之先,讲到第六章的,我们作儿女要孝敬父母,讲到基督徒要为主争战,是从永恒讲到暂时,是从玄奥的讲到现实,是从看不见的,讲到看得见,所以这个次序是非常清楚。保罗写的每一本书都有不同的逻辑次序,以弗所书很特别的,比较靠近以弗所的是歌罗西,歌罗西书跟以弗所书有很多相同意义的经文,差不多有七十八处有它相似的地方。那么以弗所书更清楚告诉我们,从永恒到现今,从看不见的,到看得见的,从被拣选,到为主争战,整个次序怎样演进下来的,所以到第四章的时候,开始提到行事为人的问题了。
  保罗说:我如今为主被囚的,劝你们。劝你们什么呢?劝你们的行为、劝你们怎么做人、劝你们怎样行事、劝你们人与人的关系怎么建立。很多人道理一大堆,做人完全不懂,保罗说不是的,你要怎样行事为人,现在我劝你,我劝你怎么做人,我劝你怎样讲话,我劝你怎样待人。那么人家问:你凭什么劝人呢?是不是你以为比人家更厉害呢?一天到晚劝人是人最讨厌的,你的朋友一天到晚;我劝你啊…,我劝你啊…,你很想说:不必来了。难道我还不懂的怎么做一定要你劝我,我才懂吗?保罗很有智慧,他很谦卑,他先清楚我是借着什么资格劝人,我讲到这里就记念一个很伟大的教授,叫做Otto Werner Mueller,这一个人是全世界音乐指挥最好的老师,他已经八十岁了,已经退休了,但他所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指挥家。他在课堂里面常讲一句话,you Conductor�你们指挥家�,who are you�你们是谁�?You think you are qualified enough to stand before others and tell people what to do�你以为自己有资格站在人前,告诉人应该做什么�?他说你是谁?你以为你是谁?你可以告诉人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知道你凭什么告诉人。你有么资格劝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话一讲出来,别人就用金墨水把它写下来,为什么有的人从早到晚叽哩呱拉、叽哩呱拉,没有一个人要听他一句话呢? 为什么有人听人讲一次,他就几十年记得那一天听过他讲这句话。为什么有的人讲了几百次,人把他当作神经病一样,睬都不睬他。这不是语言的本身,而是讲那一句话的人价值问题。
  我年轻的时候我看一篇文章,里面有两句话提醒我,他说你要做一些事值得人家写下来的,你做一些事值得人家讲出来的,或者你要说一些事值得人家写下来的,you should talk something worth to be written down,or you should write down something worth to be spoken out。后来我看,这个很有道理啊,原来不是每一个人都很有口才,有人能讲不一定会写,有一些人是很有文才,他们不一定能够讲出来。那么我现在作传道,我到底要作一个写的传道,还是作一个讲的传道,后来我在圣经里面找到两个例子,一个是以利亚,一个是以赛亚。以利亚讲,后来人写下来了,以赛亚写,后来人讲出来了。你在圣经里有看见以利亚写什么书的吗?有没有呀?没有。你在圣经里面有没有看见以赛亚开布道大会的啊?没有。以赛亚成为千古最伟大的宗教文学,以赛亚书里面文字的优美,异境的宽大,对历史的远见,对基督的认识,对整个人类的激励,很少人可以超过他,他所写的东西,就是每时每代,人都要讲的,给人带来的盼望,是用很简单的词句表现出来,到那日小孩子要牵着狮子。哎哟!这是多么美的一个图画!所有的战具被变成镰刀。什么意思呢?停止战争,大家务农,增加生产,世界太平,他用这样简洁的词句表现出来。以利亚讲了人可以写下来的东西,以赛亚写了人可以讲下去的东西。这些都是很伟大的人,他们停止他们所讲的话,但是每个时代一定要一直讲、一直讲。他们放下他们的笔,每个时代一直谈他们的事情谈不完。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品德、他们的信仰、他们的灵性、值得他们对全世界的人讲劝勉的话。今天很多的青年人盼望摇身一变,将军一唤,全世界都听他。没有这个事!有些年轻人,盼望作一、两首歌马上像平安夜全世界都唱。没有这个事。同样一句话,有人讲,大家忙着抄下来,同样一句话,他讲;人家说:像你这种人还敢讲,就把他骂一顿。
  所以保罗很明白这个道理,他要劝以弗所的人,他先把这个事情解决了,什么事情呢?我到底凭什么资格劝你,我要你听我的话,你一定要听我的话吗?你为什么要听我的话?我没有养你,我没有教你,我对你没有贡献,我不是你的父亲,我凭什么劝你?所以他要先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成为我们的榜样。你们曾经有一个牧师叫做桑安柱牧师,后来香港有个中学就叫安柱中学,桑安柱牧师他有一本书里面讲一句话,他说:先知劝人,先知责备人为什么有能力呢?因为他们还没有劝人、还没有责备人以前,先为要责备的人流泪祷告。所以他们是出于爱的劝勉,出于为别人犯罪的痛苦的劝勉,是为了别人的好处的劝勉,是为别人祷告以后才劝勉,所以这些先知,他们的劝勉有能力,他们的教导有价值。那时候我才二十五岁,我看他书里面讲这几句话,我很受感动。我对主说:主啊,我不可以说书里看到什么我就教导人家,表示我有知识,我没有资格。我如果不是出于爱别人,我就没有资格劝人,我如果不是出于爱人,我更没有资格责备人,我如果不是为了造就人,而且付上代价为他祷告,我更没有资格审判人。今天教会里面许多、许多的事情不能解决,是因为本来教会里面很多的基督徒有毛病,但是劝勉他的人可能毛病更多,所以把自己的理想当作自己的现实,把自己完美的观念当作批评别人的标准,将别人的错误当作自己攻击的机会,这样教会的事情永远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这一节圣经很宝贵,保罗说:我劝你们。那保罗凭什么劝人。Who are you that you think you are qualified enough to stand before others and tell people what to do?�你认为自己是谁,你有资格在人面前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呢?�这Otto Werner Mueller教授的这一句话,保罗早就明白了,而且保罗比他更懂,所以保罗说什么呢?我为什么劝你?我这为主被囚的,劝你。一个传道人,把福音传给你,自己作榜样、以身作则、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活出他所讲的道,结果因为他传道、受控告、受捉拿、受定罪、受判罪、受关在监牢里面,这种传道人劝你的话,你要不要听?
  这个以弗所书叫做监牢书信,腓立比书叫做监牢书信。为什么这些叫做监牢书信呢?因为这些书信是在监牢里面写出来,对教会讲的话语,一个人在监牢中间讲的是什么话,你去问问看好不好。你们可能有亲人曾经坐过监牢,我盼望不是你坐过监牢,或者你有朋友坐过监牢,那些坐过监牢的人,他们如果可以对外面的人传讯息的话,他们常常埋怨,常常讲自己多么受苦,常常求什么呢?有机会带一些好东西给我吃,快快用钱收买官员把我放出去。特别那些贪污的国家,他们有讯息传出来,都是罪人很自私的讯息。不但没有认错,而且硬干到底用邪恶的办法来盼望得到益处。保罗不是如此,保罗坐监吗?保罗坐监。保罗被囚吗?保罗被囚。因为犯奸淫吗?不是。因为偷东西吗?不是。因为侵吞公款吗?不是。因为犯法吗?不是。因为他遵行上帝的旨意。因为他传扬耶稣的福音,为主的缘故,他被囚。所以他对以弗所教会的人说:我这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所以第四章第一句话我一读了,我就很受感动,一个人盼望为主工作有果效,一个人盼望他讲道有果子,一个人盼望他劝勉的话人接受,但很少人先解决自己凭着什么来劝人的这个基本的条件。
  保罗说:我为主被囚的,绝对不是为罪恶,绝对不是为了犯法,绝对不是为了害人,所以他被囚。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劝你们什么,要你们行事为人,与蒙召之恩相称。这相称这个字希腊文什么意思呢?就是平衡,好像在天平上面,两边的重量一样高的时候,这个天平就不会颠簸到一边来了,�图�这个是不平衡的,那个也是不平衡的,但这边所讲的这句话是什么呢?你们要相称。什么叫做相称?就是两边平衡的意思。两边完全在一个水平线的上面,两边代表什么呢?一边就是蒙上帝的恩召,另外一边呢?就是为上帝所有的行为生活,这就是基督徒是不是好基督徒很重要的一个记号。只有知、没有行,不是好基督徒,只有信、没有行,不是好基督徒,只有听、没有行,不是好基督徒,只有讲、没有行,是更不好的基督徒。求主可怜我们。我们所听的,我们要行出来,所以说,你不但要听道还要行道。你所信的,你要行出来,因为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你所知的你要行出来,因为知善不行就是犯罪,你所讲的,你要行出来,能讲不能行就是侮辱真理。所以这四件事,听与行、信与行、知与行、讲与行,这四件事的平衡,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中国文化也知道这件事情,有人认为知难行易,举一个例子,结婚生孩子是很难知道这个奥秘,但是一结婚就会生孩子这个行出来比较容易。但是知易行难,这很多伦理上都是如此,我们要圣洁、要圣洁,很容易知道的,但真的一切的事情上圣洁就很难了。到底先知后行,或者先行后知,到底知难行易,或者知易行难?那么中国人伦理哲学就很多派别了,孙中山也圈入这场辩论里面。但圣经两个都推翻掉,圣经一句话就把这两派都挤在旁边了。到底我们先行才知道呢?或者我们先知道才行呢?圣经有一句话比这两个更高一点,谁知道那一句话在那里啊?谁知道啊?知道不知道啊?我们大家以为知道真理很多,常常听道,一考就不及格,我告诉你!耶稣的话:你若立志遵行就必知道。志先于行、知。你不是先行后知、先知后行,先立志,然后行、知就随着而来了。我教哲学教了几十年,我告诉你圣经太伟大了,问题是我们都会讲圣经太伟大了,不知道伟大在那里,我们听圣经听了几十年,我们什至也讲圣经也讲了几十年,但是讲来讲去就是知道答案,不知道问题。耶稣是一切的答案,圣经有一切的答案,God is the answer of all question�神是一切问题的答案�,what is the question I do not know�什么问题我就不知道�?这就是基督徒的毛病。你看耶稣说:人若立志遵行,他必知道。所以这样你有没有志与行呢?我有个同事,我二十岁的时候,很佩服她,因为她那时候已经六十岁了,我刚刚教书几年,她已经教书四十多年了,我就注意那些老师,他们怎么教,他们怎么作榜样,他们怎样控制调皮的学生,那我就立志两年里面学会她所有的,结果真的,两年以后,我教的班跟她教的班成绩都差不多一样。因为耶稣说:立志,就必知道。这几个老师里面,我讲的那个同事,她的名字就叫张志行,她到了六十多岁才信主,但她从年轻就用了耶稣那一句话做她的名字了。立志遵行,而且这是一个女的,不是男的!女老师,很严肃、很实在,照我的记忆,我没有听过她讲一句谎话的,也没有听过她批评别人的,她是很实在的以她的人生作其它人的榜样,所以我很尊重她。她大概到八十八岁才离开世界。名字叫做志行。
  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应当有这样的一个立志。主啊,我立志遵行,神就很乐意把�的奥秘启示的灵在你心中光照给你明白。因为你立志遵行嘛。人若立志遵行,就必知道。大家说。你是不是人?是啊。把人改成我;我若立志遵行,就必知道。
  所以保罗第三章开始的时候,不是讲预定论了,不是讲拣选论了,不是讲救赎论了,讲伦理学,讲言行论。他说什么呢?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行事为人要与蒙召之恩相称,全世界的哲学里面,没有这种基础的伦理学。什么叫做伦理学呢?人际关系行为标准的学问叫做伦理学。那么人际关系有几种呢?孔子说有五种:君臣、父子、夫妻、昆仲、朋友,这五伦。我们与上司,皇帝与臣相这叫君臣。父亲与孩子,长辈对晚辈,年轻人对老人家,应当怎样相处,应当怎样的礼貌。夫妻是平辈,结合、用爱建立家庭,人间最亲近一个关系。昆仲是被生在一个家庭里面,互为弟兄姐妹,同在一个家庭中间,这是很亲近的人伦。朋友是不是被安排的,是我自己选出来的,我不能选爸爸,我不能选妈妈,我不能选哥哥,我不能选孩子,我可以选朋友。而选中间最重要就是选爱人,选丈夫、选妻子,所以你不要乱选啊!那么朋友呢?是我愿意,我甘心与他结交朋友的。那你要怎样呢?选哪一种朋友呢?对待朋友怎样呢?朋友之间的关系要不要太靠近呢?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若醴!醴;就是一种酒,很甜的,结果呢,什么都讲,亲近的不得了,一下子,砰!火山爆炸,永远做不了朋友。我告诉你,去年十月份开始,我很少吃糖了。为什么呢?虽然姓唐,也不可以吃糖。因为我开始有糖尿病,没办法,糖很甜,好好吃,我说:拜拜!我不再吃了。现在用代糖,用Equal,is equally sweet�是一样这么甜的�,Equal不是真的糖了。那么糖为什么不再吃呢?很甜啊!但是我可以不吃它。水呢?不甜。不好吃。从小就是喝水,你会不会同水:拜拜!如果你说:拜拜;他说:拜拜。You go to tomb,你到坟墓去好啦!所以不能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黏黏的。
  好,现在谈伦理了,伦理谈什么?我应当怎样做,我应当怎样对待他,我应当怎么讲,我应当怎样反应,这是关于人际关系应当有的道德标准的原理。那么伦理学的基础是什么?伦理学的基础是什么?孔子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忠恕之道。上对下恕,饶恕、宽恕,明白下面的人,体恤下面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家做过小孩子,小孩子没有做过老人。大家说。所以老人家一直骂孩子,这个不对的。因为你明白他从前做孩子,你从前做过孩子,他不明白你,小孩子不明白老人家,你不要一直骂他,因为他没有做过老人家。懂不懂?所以老的对小的要恕。上对下要恕。下对上呢?要怕。是不是啊?是什么?要骂?要什么?对了!对了!要什么?要忠。小的对老的要忠,老的对小的要恕。而且哪一个要先呢?一定要老的先,为老不尊,为幼就不敬,你懂得更宽恕他,他就更尊敬你,这是主动的伦理。所以孔子的伦理,有他的金科玉律,两件,第一、忠恕之道。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这是人间的伦理学。但是呢?你把各个宗教,各派哲学,不同的民族,各地的文化的伦理学归纳起来,都有金科玉律,都有最好的格言,他们都有行为的准则,这个叫做criteria of conduct�行为准则�,都有他们的golden rule�金科玉律�。
  那么德国的哲学,有一个golden rule�金科玉律�,是康德讲出来的,他说什么呢?他说:你每一件事要做的时候,你要先想那件事你可不可以做,是不是你盼望成为全世界的人一同遵守的规则,如果是的话,你去做。比如说:你看见一个人你不喜欢他,你很想打他一下,那你要打的时候呢,你就问:可以不可以?好不好?行不行?对不对?打不打?所以你要打,不打…�想�,那么在想的时候,康德说:你赞成不赞成,全世界每一个人一看到不喜欢的都打一拳。你说糟糕了,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就打了,不是变成全世界打来打去,怎么办呢?所以你说:我不赞成全世界的人一不喜欢就打人。这样,你不喜欢变成universal law�普世的原则�,你就不可以打人。所以你想打的时候…收回来,不打了。因为不盼望这个成为万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喔!你看一个东西很好,但是很贵。现在没有人知道,马上把它偷了放在你袋子。但是当你要偷的时候,停停…,你等一等,你赞成不赞成,全世界的人看到好东西,没有人知道就偷一偷,你不赞成,那你就不可以偷。这个就变成德国人道德的golden rule。
  美国的杜威有一个golden rule,他的金科玉律在哪里呢?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要先想这件事做好的以后、的以后、的以后、的以后,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想…我偷了东西,以后有人看见,以后去告诉警察,警察就来捉我,我就否认,否认那个人说是明明就是他,我就跟他争、跟他辩,辩得两个人被捉到警察局,那你的想象就要一直想喔…到了最后到警察局还死不认,结果那个人一定说就是我,结果他就用这个说谎的仪器来查,就打我,警察就逼拱,结果我越来越苦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我就投降了,是我拿的。以后就被捉进去了,几月几日,开庭,因为我偷的东西很贵,后来判了以后,以后就决定把我关进监牢三个月。后来报谐纸注销来了,报纸注销来以后,我太太吓了一跳,我们丈夫原来是偷东西的贼,她就决定要跟我离婚,后来她的爸妈知道了,哇!这个很害羞的事情,整个家的名誉不好了。结果他的爸爸妈妈就自杀,你就想喽,越想越多…原来结局那么可怕,算啦!算啦!不偷算啦!所以还没有偷以前,你要有想象力,想到结局如何,这是John Dewey�杜威�的金科玉律。
  那么孔子的金科玉律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这么简单。耶稣的金科玉律呢,你要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那么这是世界上十种宗教文化最重要的金科玉律,我今天提出几种告诉你。
  现在我告诉你,保罗在这里讲什么呢?你读圣经好像读不出什么?但我在这里看到了保罗伦理学很重要的神学基础。什么基础啊?等下我告诉你。我先讲一件事,有一次我们在归正学院,我们教一个基督教伦理学,我就请了一个耶鲁大学的一个伦理学博士来教书,那我请陈牧师跟他联络,后来跟他联络的时候,发现他的伦理学已经离开基督教的原理,所以就打电话问我,他的看法是这样,你要不要请他?我就说:你再解释他怎么看法,后来我们在电话里面讨论几次以后,我就告诉他,我不请他。为什么?因为有一件事他不接受。请你注意这件事是什么;上帝的道德属性,是基督教伦理最基要的基础。我再讲一次:上帝的道德属性,是基督教伦理最重要的基础。我们谈到爱,因为上帝是爱的源头。我们谈到圣洁,上帝是至圣之主。我们谈到良善,耶稣说除了上帝以外,没有良善。我们谈到慈爱、怜悯,这些的道德,真正的基础是神的本性,上帝的道德的性质。他说:我不接受这个。虽然他是基督徒的博士,已经偏离基督教的道理,那我就不接受。你们赞成我吗?赞成我吗?我一个同工,他在美国一个很大的大学里面读伦理学,他拿了硕士之后,回到教会来。我说:你的教授好不好?哇!我们的教授没有话讲!世界公认的!那他教你伦理学,我问你:他们自己的伦理好不好?他说:这个就是问题了。我说这个就是问题,那你讲什么?他们好不好?哇!他们教书好的不得了。他们自己伦理好不好?唔…!我老实讲,唐牧师,他们伦理不好。虽然他们教学很好,但是伦理不大好。那请你告诉我他伦理不大好,在哪里?我四个伦理学的博士,三个离婚,因为爱上课堂里很年轻的女孩子就把妻子丢掉,跟年轻的女学生结婚。那我要不要承认他领受的学位啊?要不要啊?不要?花了多少钱拿到学位,丢掉它?那我就对他说:耶稣说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子上,他教训你,你都要听,不要效法他的行为。这些教授,会教书的野兽,叫做教授。看见这个课堂的女孩子很漂亮,用各样的理由把妻子丢掉,再结婚,然后又告诉人,我们做人要怎样的伦理,不必教了!如果我在堂,我是学生,我打他一把掌,我被开除算了!
  亲爱的弟兄姐姐,你知道保罗在这里讲出一件很重要的事吗?伦理的基础,是照着上帝的恩召而建立起来的。从来没有一派的文化,一种的宗教,任何一个哲学家的思想可以比这一节的话。我告诉你,我讲圣经,我讲道,差不多五十年,每一次我再讲,我更羞愧,因为还有这么多我从前不知道的事情。每一次我再讲,我要更荣耀赞美上帝。因为原来还有这么伟大的东西在里面。你们今天听了这句话,我不是从书里看来告诉你,我自己深深觉悟他的宝贵告诉你。你去买更多的解经书吧,因为你们在这里听见,跟解经书里面所讲的,许多事是非常协调的,但是角度跟份量常常不一样。有很多的解经书,把名词的剖析,文法的介绍,时代背景的了解,讲的很清楚,但那个独特性,那个信息,那个动力跟我们应当受的造就,带出来的能量,常常是缺乏的。我感谢上帝。 
  保罗讲了一句没有人曾经讲过的话语,基督徒的伦理跟神给我的恩召,要平衡。换一句话说:上帝爱你、上帝拣选你、上帝拯救你、上帝呼召你,这你不配的,所以这个叫做恩典。这个恩典临到你,你的行为配不配跟你的恩典平衡起来呢?你今天所做的事,跟神呼召你,要你做出来的,是不是平衡的?这种伦理,是伦理学家没有办法想出来,上帝恩召你,一定有上帝为你定的目的,上帝怜悯你,一定在你身上有�一个盼望,当你蒙恩之后,要你得救赎之后,你要行什么?你记得,第二章第10节;我们原是�的工作,在基督里面造成的,要我们「行」什么善事?�为我们预备行的善事。上帝绝对不会拯救你,放你乱来。上帝不会恩召你,让你自由的,�有给你定了标准,�为你预备了计划,�对你有所要求。你说:什么要求?多给谁向谁多要,少给谁向谁少取。主啊,为什么�选唐崇荣作传道人?主啊,为什么�给我这么多恩赐?上帝说:我给你恩赐让你浪费吗?我给你恩赐让你骄傲吗?我给你恩赐让你在众人面前轻看其它的圣徒吗?你不要弄错,我给你恩赐,我要向你追回,我给你恩赐,我要向你要求回来,你比别人更多得到,你要比别人做更重的工作,你比别人蒙更多的怜悯,你就要尽比别人更重的责任。我们说:主啊,这些话我都听见了。主啊,我要用这些话对我的心讲。我的心哪、我的心哪,你要赞美耶和华,不可忘记�一切的恩惠。诗篇这些话语,是很令人毛骨悚然的。为什么呢?因为讲这句话的好像什么呢?你好像你把你的心从胸里面把他拔出来,放在你的手中对他讲话。我的心啊,你不可忘记,�为你施行一切恩惠,你能对你自己、对你自己的心,这样严肃的讲话,你才不会做一个负心的人。我相信上帝最不喜欢的基督徒就是忘恩负义的基督徒。耶稣说蒙受医治大麻疯洁净的人不是十个人吗?为什么除了这个撒马利亚人回来感恩,其它的人到那里去?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基督徒的伦理,基督徒伦理学的基础,是什么?神的恩召、神的怜悯、神的恩赐,多给谁向谁多要,少给谁向谁少取。一个蒙受很多恩典而懒惰为主工作的人,一定要受审判,很多基督徒是这样。他们就以为蒙恩是应该的,祷告、祷告,我信!�就把恩典给我!给我以后,我就忘记。前不久我讲一篇道,我说如果上帝正在鞭打那个人给他病一场的时候,你医好他,你是上帝的敌人。你以为你医好他显出上帝的能力,他病好了,他又再去犯罪,所以你的医病变成抵挡上帝的工作。上帝责备一个人的时候,你故意以为有基督徒爱心多多安慰他,你是成为上帝的仇敌。这种信息是人很讨厌听的,但是你所讨厌的东西可能就是你最需要的东西。今天晚上我奉主的名对你说:你蒙恩了没有?有没有?你得救了没有?你的罪赦免了没有?上帝的恩赐在你身上没有?你的生意顺利、你得的钱财、你得的健康、你得的平安、你得的利益、你得到的儿女,都是恩典,是我们不配的,上帝把这些恩典给你做什么?因为我比别人更好,表示上帝特别爱我,因为我比你们高一等,那你就中了诡计。因为上帝多给你,要你多交账。那么你得到的恩典多少,你就要行出多少。你得的恩典多丰富,你应该在更多的行为上显出你丰富的果子,这就是这一节的意思。
  我奉主的名,为主被囚的,为基督的缘故坐监牢,片体麟伤、受尽痛苦,现在在监牢写信给你们。以弗所的信徒啊,我劝你,你蒙什么恩,你就要行什么事,你蒙多少恩,你就这样多行出来。保罗凭什么资格劝呢?因为他真的行出来,完全遵行恩召,到必要的时候为遵行恩召,遵行上帝的旨意,坐监牢、受死,他也甘愿。所以他有权柄劝教会,他有能力来感动教会,因为他讲这句话的时候,是在监牢里面。他被鞭打的痛苦在他身上,他身上受的伤害还在那里,然后提起笔来写,我这为主被囚的劝你们,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基督徒的行为,建立在恩召的了解,恩召的追讨,恩召带来的责任上面。这样,有一天我们见主的时候,我们说:主啊,感谢�,�对我的恩、�给我的召、�要我做到的、我都做出来了。所以保罗说什么呢?我要得到那从上头召我来的所给我的奖赏。这些话,不是故弄虚玄,随意写文章的,因为每一句与一句,扣扣相连,有机的关联,这样完整,这样周详,这样贯彻始终。求主帮助我们,每个礼拜这样听,这样查经,结果我们的心里、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灵性里面,建立一个完美的架构,使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信仰、我们的见证、我们所听的道和我们的行为完整建立起来,是平衡的。阿们。愿主赐福给我们。我今天读,读了三节结果只能讲一节。但我知道我没有浪费时间,我已经很清楚把这节的精意讲出来。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