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初代“家”教会——某城区教堂在团契体系中重塑家庭意义
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与根植于广大中国人心中的传统家国观念不谋而合,在天国的建造中,家庭也是每个基督徒信仰传承与信仰生活化的最基础单元。而随着时代发展与需求,越来越多教会开始将信仰化家庭建造作为核心牧养事工,而各地教会也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牧养实践。此次系列文章将围绕各地教会开展信仰化家庭事工的经验,为诸位牧者同工带去亮光与启示,以共助福音根基扎根结实,造就更多灵魂。
本文记录了一所在闽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堂会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成熟的牧养体系打造信仰家庭,并带领教会上下在使命异象中达到合一的生动案例。

作为闽南三市之一的城区中心堂,同时又是当地设教最早的百年老堂,Q教堂在坐拥首屈一指的教牧力量与牧养资源的同时,其所面临的牧养压力也可想而知。“早在疫情之前,我们堂实地聚会的信徒就已经有六千多人了,”堂会负责牧者F牧师向笔者表示,“今年聚会恢复以后,我们的信徒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徒基数,如何做好精细化牧养势必将成为教会的一大考验。而对于始终坚信上帝对教会的全权带领的老牧者F牧师而言,这一问题已经在最合适的时机得到了上帝最美好的预备,那就是依托已有的团契牧养体系把家庭建造事工搭建起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Q教堂就已经开始着手建设团契牧养体系,以作为传统大堂会牧养模式的补充。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也为教会积累了极其深厚的信徒基础与牧养经验。时至今日,教会已经形成了包括诗班、乐龄、医生等在内共41个涵盖广泛、体制健全的团契架构。而随着近年来大堂会牧养的瓶颈愈发凸显,教会也决心适时更新牧会思路,回归初代教会的“家教会”传统,将家庭作为禾场,“让耶稣基督先成为每个家庭的头,进而再成为整个教会的头。”

为此,自2022年起,带着“让每一位身为家庭成员的信徒成为福音的第一责任人”的异象,Q教堂将基督化家庭建造列为了教会核心牧养事工,并在已成规模的团契牧养栽培体系上进行了更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

“我们所有团契牧养历来特别重视体系化的查经和话语的践行,不过之前主要是呼召大家参与教会服侍,但现在,我们更鼓励弟兄姐妹把家庭作为实践话语的第一场所。”牧师认为,在家庭中,信徒可以更加直观且真实地看到话语践行的果效与自身面临的争战,从而在领受、默想、践行、反思、总结的过程中不断让所学习的道逐步内化成为鲜活的生命。

不仅注重从团契栽培体系层面落实信徒对话语的领受实践,在健全的团契管理制度之下,Q教堂的平信徒们也得以有机会走近牧者的日常生活,从其家庭所活出的真实见证,看到基督化家庭的美好榜样。

牧师向笔者介绍,在团契优化过程中,教会进一步细化了团契的具体带领制度,即由该堂十余位全职教牧同工分工担任团契带领牧者,并结合各个团契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自主编撰牧养栽培教材,经由主任牧师把关,教牧会议通过,最终形成团契牧养范本。“这样就要求每一位牧者都要深入到信徒中间明白大家的所求所想,也把自己的最真实的生命展现在弟兄姐妹面前。”

“像我们的夫妻团契就是由一对夫妻牧者带领的,很多加入团契的新婚夫妇都是在日常团契生活中看到了他们夫妻在教会和家庭里活出的侍奉生命,才对基督里的家庭有了实际认识的。”交流中,老牧者F牧师举例向笔者解释。“其他团契也基本都是这样,每个牧师家庭的见证就是我们教会家庭建造最好的辅助教材。”

随着基督化家庭在团契里建造愈发坚固,陪伴教会走过数十载光阴的F牧师也欣喜地看到了如今教会正在发生的喜人改变。在他看来,早年间信徒普遍对于信仰更多是一种被动的等待,“像是被教会推着走。”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平信徒在家庭生活与操练的过程中,逐渐明白福音工作并不只是教会的职分,而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使命职分,而这也进一步帮助教会的异象传递也打开了更加通畅的道路。

“神是无所不能的神,但祂的工需要更多的人来做,因此在没有预备找到合适的人之前,神一定不会随意开展祂手上的工作。”总结起重拾基督化家庭事工以来的感动与收获,F牧师对于神的带领有了更加坚定的确信。“所以,我们教会就是要常常带着先知以赛亚‘请差遣我’的宣告信心,在家庭中去栽培更多甘心乐意蒙主差遣使用的门徒。